当前位置: 首页 > 五金厂家 >详情

时光穿梭(时光穿梭机)_重复

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发布的《2022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在上海,实体书店等场所已成为城市公共文化和社交互动的新空间,市民习惯于在读书时打卡。他们有事要做。买书、结识朋友、放松心情、体验慢生活、感受人性之美……

徐家汇学院、上海图书馆东分馆、虹口内山书店……一群专门为爱书人打造的“灵魂场所”,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存在。在上海这座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新的阅读地标逐渐星罗棋布,让人们享受共享美好的日常生活,体验转瞬即逝的心灵的幸福与丰富。

时光穿梭(时光穿梭机)_重复

2023年新年伊始,徐家汇书院迅速成为上海文化新地标。这还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闻讯而来的市民们在图书馆门前排起了长队……

这股强烈而明亮的读书之光,来自历史深处,冲破疫情迷雾,引领所有热爱生活、追求智慧的人们,迎来冬日里鲜花盛开的春天。

徐家汇书院矗立在徐汇的中心,以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启的名字命名。它与“以眼睛看世界”的启蒙圣贤有着密切的关系。学院位于漕溪北路158号。该建筑具有现代简约的外观。中间的墙壁是浅灰色的,等距的细柱就像排列整齐的体量。线条简洁,充满现代感。学院西北为徐家汇礼堂,正门面向礼堂广场,西侧为徐家汇天文台。

150年前,徐家汇书院坐落在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馆”旧址上。现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的许多珍贵文物都出自这里。这种永恒的文化底蕴再次注入徐家汇书院,成为这座“时代图书馆”的海派基因。

如今,新建的徐家汇书院总面积5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三层。拥有阅览座位近800个。是集文学阅读、展览、艺术欣赏、文化创意集市为一体的。它是一个集旅游指南、旅游指南等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式折叠图书馆。

徐家汇学校由西岸美术馆设计师、英国著名建筑师DavidChipperfield设计,室内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于挺带领的团队完成。学校中庭,明亮清晰的“光启门”艺术装置是根据涂山湾中式牌坊形象进行的艺术重建。它利用3D形态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了新的诠释,也展现了学校的检讨。历史、阐释应该有崇高的时代地位和方向。

读书的时候就有光,就应该停在光里!世界读书日之际,“赤道南北星图”专题展览在徐家汇学院启动;徐汇区2023年世界读书日“有光”主题活动启动。今年恰逢徐光启诞辰461周年。徜徉在《赤道南北总星图》前,人们可以与徐光启一样“仰望”同一片星空,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人同样浩瀚的精神挑战。

为了打造这一符合“海派本源”的公共文化空间,上海市徐汇区花费了近10年的时间进行规划、筹建和建设。曾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学者葛建雄感叹:“这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图书馆的样子,和每一个读者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里读书、散步。”

徐家汇书院从此获得了市民读者的爱恨情仇。值此世界阅读日之际,又一“数字徐家汇书院”上线,为读者提供更多智慧阅读服务。

“1927鲁迅与内山书店”与内山书店原址、新华书店山阴路店相连,古色古香。历史建筑与书店的完美结合,赋予了这里浓厚的历史厚重感和氛围,成为读者和鲁迅迷向往的地方。

上海内山书店在20世纪20年代和1930年代与鲁迅和内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右翼文学蓬勃发展。回顾历史,早在1917年,日本友人内山堤夫妇就在上海虹口地区开设了内山书店。1927年秋,鲁迅和徐广平定居虹口地区,成为远邻和书店的常客。由此引发了鲁迅与内山书店的神秘关系。

当时,鲁迅经常去四川北路的内山书店买书、会见顾客。这家书店一度成为上海先进知识和青年学子了解世界文化潮流的窗口之一,也成为右翼文学的阵地。鲁迅早年曾把内山书店作为他的私人“会堂”。他的日记中记载,他曾光顾内山书店数百次。就连水电费和日常快递都委托给内山书店。一家书店和一个文学人,形成了“灵魂”和“日常烟火”的双重关系,密不可分。鲁迅先生去世后被誉为“民族之魂”,而这间方形书店客厅无疑保存了他的文学遗产。

后来,内山书店原址成为上海市文物单位,也入选2021年上海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一年的设计、修缮、扩建,《1927鲁迅》《内山志读局》于2022年11月启动,已内部扩建为三层、800多平方米的新型城市文化总析。身体。

如今,当人们来到上海虹口区倾力打造的“鲁迅之路”时,几乎不可能不被四川北路上这家兼具清新文艺风格和历史氛围的书店所吸引:绿色的咖啡墙、红瓦坡屋顶、日式木窗、三层砖木建筑,弥漫着书香和咖啡的香气。它们用文学、建筑、时间赋予的诗意点亮街道,又和谐地融入熙熙攘攘的商贾烟火之中。……

书店里到处都是“鲁迅密码”:一楼有纪念鲁迅和内山书店的专题展览。门口有一块圆形的小黑板,是内山书店门口的一道风景。新书通知写在黑板上;肖红独特的红领巾看似随意地挂在衣帽架上;用绳子捆成一叠卷,是鲁迅在内山书店买书寄给朋友时常用的包装方式;这些木刻版画让人想起鲁迅和木刻研讨会……

人们除了买书看书之外,还可以在这里欣赏鲁迅看过的电影海报,购买独特的鲁迅主题文创产品,甚至还可以买一杯鲁迅特饮“朝花西施”或“舍西”——鲁迅的味道、文学的味道、时间的味道、生活的味道,融入了《1927鲁迅与内山读书局》最独特、不可复制的“阅读配方”。

从原来位于淮海中路的“思想家”标志的上海图书馆,到城市森林世纪公园旁的上海图书馆东楼,这座著名的图书馆合二为一,拥有“思想”和“自然”的概念双魂。

上图东楼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它不仅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图书馆之一。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历时五年筹建,建在上海浦东新区迎春路、浙环路、锦绣路、世纪大道围成的树林里,紧邻上海最大的城市公园,上海世纪公园覆盖面积140公顷。

由于是米色建筑,图书馆被网友称赞为“天篷上飘着的玉石”。在中国古代,“玉”指的是战争的内在美德。上海图书馆东楼的那一件是一块“林间玉石”,比喻图书馆雕成一件完整的器皿,育人。

上海图书馆东馆车站的抽象图案选自大理石纹理照片,采用数码打印玻璃技术“装订”在图书馆的“封面”上。穿过半透明的玻璃车站,建筑内部空间——就像在读书,点亮心灵。

上图的东楼,建筑之美给读书之美增添了无限魅力。图书馆内部,不同楼层的中庭空间堆叠、交织、螺旋上升;竹子、橡木、水磨石等建筑材料营造出宽敞、温馨而又雄伟的风格。在其中,人们可以找到无数种方式来欣赏建筑,改变视角,开始阅读。

上海图书馆东馆设计师ChrisHardie表示:“为了设计这个对上海人民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地标,我们的设计是‘原始十字路口’——,一个可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空间。这是这座城市对市民的一份捐赠。”上海图书馆东楼可提供近6000个座位,满足每年200余场、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文化需求。22个主题阅读服务空间,智能化每层文化创意区以及团队研讨室、生活室等可提供全年龄段、普惠性、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表示:“上海图书馆东楼定位为新一代智能复合折叠图书馆,它不仅是‘图书馆’、‘借阅室’,更是一个文化艺术空间。展览、音乐、艺术、科技的体验,甚至进入东楼本身就是一种‘阅读’。”

相关资讯